东莞社区

查看: 357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热点话题] 东莞明年起减免民校学杂费课本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15 09:05: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昨日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工作会议,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完善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加快发展我市绿色建筑、集中清理在建违法建筑专项行动方案、东莞市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试点方案等内容。
  对于即将在我市举行的首届加博会、莞商大会和第四届漫博会,袁宝成要求,“三会”是我市自我展示的窗口和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三会”参会相关工作细节,把握好重要环节,制作详细缜密的工作流程,有条不紊地做好各项筹备工作,确保“三会”成功举办。
   议题1 义务教育
  民校课本费、学杂费明年春季开始减免  
  会议决定,从2013年春季学期起,按省定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和免费教科书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全体在校生(不分户籍)给予减免。
  其中:小学和初中学生每年公用经费补助分别为550元和750元;小学和初中学生每年教科书费补助分别为100元和180元。按“二级办学”分担补助经费计算,由市镇两级支出,列入市镇两级财政年度财政预算解决,每年财政支出达到2.68亿元。
  另据介绍,目前,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和民办学校学生合计767711人,至2009年春季,我市已全面实现公办学校(不分户籍)免费义务教育,并对在义务教育民办学校就读的本市户籍学生,按原公办学校收费标准给予了相关补助。
  议题2 资源管理    用两年时间理顺涉水事务管理体制    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东莞市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试点方案》,报省水利厅批准后实施。   启动19镇街水务一体化管理改革   据了解,由于历史原因,镇级水务一体化改革还处于试点阶段,大部分镇街的涉水事务至今仍是多头管理,部门交叉,影响行政效率。  该《方案》要求,尽快启动并全面推进其他19个镇街水务一体化管理改革,理顺城乡涉水水务管理体制,最终实现全市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此次改革的一大亮点是“放权”,将充分赋予基层水务管理机构行政管理职责。市水务局将通过委托放权的方式,赋予各中心镇(园区)县一级的水行政管理权。然后结合其他19个镇街推行的水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将有关行政审批、行政执法以及有关监督管理事权委托下放给各镇街。  力争两年内理顺涉水事务管理体制   到明年底,建立覆盖全市35个镇街(园区)水务管理体系,继续完善基层水务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市镇村三级水务分级管理。  同时,改革的重点包括实施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建立水功能区管理协调机制,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监督考核机制,“三条红线”管理指标完成情况以及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方案》提出,通过以上措施,力争用两年的时间,全面理顺涉水事务管理体制,显著提升水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袁宝成强调,水属于公共资源,要以实行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为依据,朝着省审批制度改革和大部制改革的方向推进,坚持改革创新,破解影响水务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9-15 09:05:54 | 只看该作者

  议题3 绿色建筑  
  “十二五”期间完成22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
  为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建设,加快建筑行业转型升级,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我市绿色建筑的通知》,决定对全市符合特定条件和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新建房屋建筑实施绿色建筑标准。
  三类建筑应率先披“绿衣”
  据了解,按计划,我市“十二五”期间需完成不少于22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目前,我市绿色建筑以试点示范为主,接下来,我市将对下列项目应当按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规划、土地出让、立项、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
  1.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资金(包括市镇两级)或国有资金占主导的新建(改建、扩建)的房屋建筑项目(含保障性住房建筑项目)。
  2.鼓励社会投资的新建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
  3.鼓励松山湖高新区、生态园、长安新区、南城国际商务区等城市发展新区的新建房屋建筑项目。
  遏制新增违法建筑
  各级各部门要坚决执行2008年出台的《东莞市在建违法建筑处理办法》,对打击在建违法建筑不力的或不履行职责、甚至充当保护伞的相关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会议明确,要坚决按照“遏制增量、减少存量”的原则,各主体部门要切实担当责任,遏制违法建筑的产生。
  袁宝成指出,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以绿色、生态、低碳理念指导城乡建设,能够最大效率地利用资源和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有效转变城乡建设发展方式,缓解城镇化进程中资源环境的约束。
  何谓绿色建筑?
  对于这一个新鲜的词汇,《方案》给出了专门注解,即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因地制宜,通过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2011 东莞社区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工信部:粤ICP备18106376号

广告投放、活动推广、商务QQ:63743544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60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