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社区

查看: 59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莞事聚焦] 东莞:不做代工做品牌 金立稳居全球智能机前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7-6 09:40:4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航拍:位于大岭山的金立工业园,号称“亚洲最大的单体智能终端生产基地”。

  金立手机测试区,严格的测试。

  6月,国际数据公司IDC公布最新全球智能手机制造厂商排名,国产品牌金立重回全球前十,位列中国大陆手机制造厂商前五,这也是金立连续第二个季度稳居全球前十行列。
  这一品牌对东莞人来说不算陌生。14年前,还是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外国手机品牌大行其道的时候,这家手机制造商从大岭山矮岭冚几千平方米的厂房起家,打造自主品牌,后来又在大岭山建立了“亚洲最大的单体智能终端生产基地”。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20 15年上半年,金立在印度市场份额达到4%,是印度占有市场份额最大的中国厂商,在非洲和欧洲都有开拓新市场。
  从荔枝林到行船出海,与东莞许多盛极一时的手机代工厂相反,金立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先做品牌,不做代工。虽说走得曲折,却能在代工厂纷纷停产之时,逆流而上。
  “硬顶上”
  在外国大牌中做国产品牌
  皮肤黝黑的李三保是个马拉松爱好者,身上随时穿的都是运动服、运动鞋,健步如飞。乍看还让人想不到,他是金立集团分管生产的执行副总裁,2002年与金立集团董事长刘立荣从金正数码一起创业,是白手起家共同创建金立手机的几大“金刚”之一。
  “当时听说我们要做手机,身边的人都说‘你们疯了吧’,‘手机是老外的天下,你们怎么做?’。”李三保说,创业之初质疑很多。东莞有着数量和体量都非常庞大的外国品牌手机代工厂,早在1995年,当时的国际手机巨头诺基亚就在东莞南城建立了生产基地;1997年,三星视界进驻厚街;直至最近十年,东莞也诞生了大批的苹果代工厂。
  代工就能活得很好,为什么还要做自己的品牌?但金立创始团队经过清醒的分析,相信国产手机品牌未来大有可为。
  他们的思路是,以前V C D行业也是外国品牌盘踞,后来金正V C D等国产品牌,经过长时间的技术培育以及品牌开拓,一样能够“虎口夺食”;而2000年之初V C D行业发展到鼎盛,市场空间已经被透支,成为“夕阳产业”。
  “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大,必定是以后的朝阳行业。”除了趋势上的判断,李三保他们还相信,“当时外国品牌的手机也有很多质量问题,例如通话不稳定等,我们就想要做一个有品质的国产品牌。有品牌才有自主权,所以我们一开始就坚持搞自主研发、做自主品牌。”
  2002年8月,刘立荣在深圳注册了公司,担任金立集团的董事长。2003年3月,创始团队在东莞大岭山的一片荔枝林中,租下一个村组的土地,作为金立手机的生产基地,从大牌代工厂“挖”了不少技术骨干,开动生产。
  问题很快就来了。按照当时的规定,以自主品牌生产手机,还需要有国家工信部颁发的特许牌照,而这个牌照作为垄断资源,还掌握在少数企业手中。金立做品牌的方向已定,最后是借用天时达的品牌,以“金立”作为贴牌。多年以后,李三保在金立工业园的生产线展示台上,指着一台功能机,上面还打着“天时达”的英文,下面才是“金立”的LO G O。
  “当时销量也很不错,不过每卖出一台手机就要给天时达几十块钱,每年上交几千万。而且,没牌照还不能打广告。”李三保说,起步之初销量还不错,自己做品牌真的很难,要牌照没牌照,要人没人,还在一堆外国大牌中夹缝生存,但公司都硬顶上了。
  九死一生
  精细化管理省出利润
  2005年,国家工信部对手机制造企业的牌照放开,金立于当年5月获得G SM和C D M A手机生产双牌照,并且得到年产700万台的许可,终于脱离“天时达”,成为独立自主的品牌。公司就开始铺设线下渠道,销售量暴增。到年底,月销量突破40万台。
  “村里把周边的一片荔枝林砍掉,扩大厂房。又扩大,再砍。”李三保说,那也是东莞制造业发展最快的几年,东莞作为农业县的许多痕迹,在许多发达镇区一点点被抹掉,取而代之的是工业版图迅速扩张,许多现在的大企业,就是在当时打下的基础。
  2006年,金立品牌的销量超过400万台;2007年,超过800万台。
  2008年7月G FK统计数据显示,金立手机市场零售份额为国产第一,全行业第五。金立工厂的工人数量也达到6000多人。
  然而金融风暴来临,让整个经济都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曾经问鼎第一的金立也无法置身事外,一年时间内,产能收缩,工人一度只剩下四分之一。
  “当时我们也很苦恼,创业九死一生是很常有的事。”李三保回想起来,那段时间非常煎熬,就在最低谷的时候,2009年9月16日——— 他清楚地记得这个日子——— 董事长刘立荣在金立工厂边的大岭山影剧院开了一场管理大会,集团主管级以上干部和技术骨干300多人参加。
  在这次转折关头的会议上,刘立荣说,现在企业确实面临困境,但是我们反过来想一想,因为品牌初期发展得太快了,生产和管理都粗放扩张,实际上我们可以做得更“精”、更“专”一些,回归制造,把产品做好,就是品牌的价值所在。
  那次大会之后,金立集团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例如我们的制造能力,还跟行业大牛有差距,基础加工能力差距还很大,人家是几个丝的精度,我们要怎么做到?”金立自那以后,开始引入更多高精度的自动化设备,进行生产改造,向精细化管理要利润。
  2010年,金立集团选址松山湖畔、投资10多亿元建立金立工业园,占地258亩,员工最多时接近1.2万人,目标就是建成亚洲最大单体智能终端生产基地。
  有意思的是,金立还以高至万元的奖金“悬赏”员工进行生产改造。生产部一线员工彭文东,负责的是包装环节,他发现如果供应商来料的时候,能够加深切割刀口并增加邮票孔,卡纸就可以一次性折叠到位,减少一个人的用工,增加效率。这个点子每个月给企业节省5000元;生产部主管张良,在电池从仓库领料到组装老化环节进行人员作业方案改造,精简了20人,每月为公司节省10万元。工程部刘浩的一个小点子,单机节省撕保护膜的时间9秒,都被公司采用并领到了奖金。
  “别小看这些平时不起眼的点子,一年可以给金立节省上千万元的费用。”李三保说,提案改善制度,让工人向“工匠”发展,不断琢磨提高工艺和效率,帮助品牌精细化发展。
沙发
发表于 2016-7-6 10:18:54 | 只看该作者
oh!maga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2011 东莞社区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工信部:粤ICP备18106376号

广告投放、活动推广、商务QQ:63743544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60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