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社区

查看: 143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莞事聚焦] 张树祺: 东莞只有他会做千角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24 13:07:0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东莞千角灯最后一位传承人——张树祺的工作室就在自家楼的顶层,推开门,是一个连接天台的一室一厅格局。厅里摆着一张桌子,上面放着红绳子、剪刀、浆糊等,地上的竹子被劈成一条条,整齐排列在墙边,还有小板凳、磨刀石、抹布、砂纸等被圈在竹条之间,杂而不乱。    “没有图纸,没有理论,完全凭记忆。”张树祺告诉记者,做千角灯的手工艺从来没有记载,都是靠口传身授,这样一代一代地传下来。
    张树祺老人今年66岁了。58岁的时候,他才跟父亲张金培学习千角灯的手工技艺。
    2009年,年逾90岁的父亲张金培去世,张树祺成了东莞千角灯最后一位传承人。
    东莞目前只有两盏千角灯
    千角灯有一千个角,一千盏煤油灯,高约4.5米,宽约3.5米,整体呈橙色。8条龙依附在灯顶的八方,年画、花鸟虫鱼琳琅满目绣画在灯上,栩栩如生。
    东莞目前只有两盏千角灯,分别挂在莞城文化报告厅的大堂里以及东莞市博物图书馆二楼。
    2004年初,莞城政府决定抢救和保护濒临失传的东莞独有民间工艺瑰宝——千角灯。那时,张金培已经87岁,张树祺也58岁了,也正是这个时候,张树祺才真正学习千角灯的手工技艺。
    历时8个月的时间,张树祺和兄弟姐妹在父亲的带领和教授下完成了千角灯。
    千角灯的重现引来了不少观赏者,省里领导看了之后推荐其参加沈阳国际新春灯会。于是在2005年,张金培再次领着张树祺制作了一盏千角灯。张树祺说,做这一盏灯比以前更快了,不过还是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
    东莞的千角灯在“2005年中国沈阳国际新春灯会”上荣获金奖以及中华第一灯美名。后来,张金培老人被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没图纸,光凭记忆制作
    在张树祺的工作室,记者看到,在靠近天台的门边,靠着两个直径有2米的多边形竹架子,张树祺解释说,这就是做千角灯的顶端和尾端的骨架,他把竹架子挪到天台上,展示给记者看,并拿出用铁丝做成的两条龙摆在竹架子两端。“龙有近1米长,骨架直径有2米,八面都要绑上龙,最后做出来的千角灯会有近4米宽。”张树祺一边说一边摆龙。
    简单的讲解完如何做千角灯的结构后,张树祺回到厅里,把桌子上的绳子、浆糊、剪刀等收拾到一边,从小房间里拿出一些橙色的各种已经剪好形状的纸,这些纸上有各种图案的小洞,像窗花一样。张树祺说,就是用这些纸一张一张地贴在三角形、梯形的铁架上。他说,以前用的纸质量不好,现在用荧纸,比以前好多了。
    千角灯没有市场 难寻传承人
    张树祺说,父亲临终前说过一句话:“阿祺,你一定要继续做千角灯,不然就没人做了!”正是这么一句话,张树祺没有放弃。
    目前能独立完成制作千角灯,有熟练的纸扎手艺的,在东莞只有张树祺一个人。而今,他已66岁,是制作千角灯的最后一位传承人。
    “没有人愿意学这门手艺,因为赚不到钱。”张树祺有点失望地说,千角灯没有市场,它只是一种传统的工艺。所以寻找传承人非常困难,张树祺的大儿子不愿意学,小儿子也有自己的工作,只是偶尔会帮忙做些纸扎。
    “人是要吃饭的嘛,”张树祺说,平时在家就做一些白事用的纸扎,赚些吃饭穿衣的钱。
    虽然张树祺在家已经做好了千角灯顶端和尾端的骨架,做了一些三角形、梯形的铁架,还剪好了不少贴灯的画纸,但是他没有做出成品。“保守点说,现在要做成这样一盏千角灯,成本就需要十几万元。”他告诉记者,现在的刺绣、灯具、彩带都很贵,如果有人需要千角灯,他才会去做,不然成本支付不起。
    “要是有人愿意学制作千角灯的手艺,不管是本家人还是外家人,我都会教。”张树祺说,为了让这门手艺传承下去,他会毫不保留的教授。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2-24 13:07:33 | 只看该作者
    在广东,凡添了男丁的人家,都会在男丁诞生后的开春时节(一般是正月十五前后)举行灯会。而东莞“千角灯”的制作仅是东莞赵氏家族所独有。
    据有关史料和《赵氏族谱》记载,赵匡胤的小妹赵美容(皇姑)因逃难到了东莞地区,嫁了一位本地人。她凭记忆中皇宫灯的样式,指导当地人扎做“千角灯”,并亲手绣上“二十四孝图”的灯带24条,称为“皇姑带”。但在1976年文革之后,这24条精美的灯带不知去向,据说是被红卫军抄走。
    “千角灯”是宋代八角宫灯的形式,有一千个角,缀有一千盏灯,灯身为多个不同的立体三角形组成,集书画、剪纸(刻纸)、刺绣等优秀民间手工艺于一体。在东莞方言中“千角灯”和“千个丁”语音相同,寓意“百子千孙”传宗接代的意思。同时,用一千盏灯组合成一盏彩灯,独特的创意也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是民族灯文化的瑰宝。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2-24 13:08:10 | 只看该作者
   方树贵:我们一直努力在做传承这方面的工作,第一我们是保护好传承人,第二就是保护这门手艺。我们会关注张树祺的生活、工作等各方面,定期去探访他,2010年张树祺申报省级非遗传承人成功,接下来今年我们将为他申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同时,我们一直在招募年轻人参与到千角灯的传承工作中,让他们去学习这门手艺。另外,2004年我们在制作千角灯的过程中,进行了录影,现在正在进一步完善这些文字和视频资料,整理成制作千角灯技艺的重要材料留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2011 东莞社区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工信部:粤ICP备18106376号

广告投放、活动推广、商务QQ:63743544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60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